有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涉农电商目前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冷链保鲜、生鲜商品品质管控难度大,供应链长,品牌化程度低
■本报记者 桂小笋
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电子商务领域还能不能有更多的杀手式业绩增长点呢,一号文件对涉农电商的鼓励,再次为行业打开了想像的空间: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这让业界认为,涉农电商正在扬起风口。而深谙“兵贵神速”道理的资本市场,早已有闻弦歌而知雅意者,率先在相关领域积极布局,例如,在2014年4月25日,中国种子协会召集种业龙头隆平高科等12家企业签署了共同组建种子电子商务平台公司框架协议,积极推进种子网络营销的发展;大北农也在积极布局养殖链的互联网生态圈。
“老百姓关心食品安全,如何提供可追溯的、优秀的猪品种,(并且实现)安全饲料、安全防疫、安全养殖及优秀的管理?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这些)可以一步步实现。”大北农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称。
多家公司抢占先机
2013年至2014年,多家上市公司对农业领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无论是农业上游的种植、养殖业,还是搭建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产品上下游的对接,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进来,而农业类的上市公司,则在立足自身业务的基础之上,积极寻找在“不变中求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