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22日讯 “对于度假目的地的选择,有的人钟情于特定场所,更多人则喜欢各处转转。”2014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就当下公众对旅游的关注点,开场以走亲访友视为隆重其事的观光、串门不羁看做自然而然的度假为例,对二者实质上存在的迥异诠释了何为度假旅游。
老办法能否作用度假旅游
戴斌表示,在参加会议前,曾以“度假”和“Holiday”作为关键词专门到院文献库和网络上进行了查阅。结果是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及相关项目,诸如研讨、规划、投资、建设、推广,还有高尔夫、游艇、海天盛筵,大体感觉隆重其事;而国际度假信息则相对平淡,公众对其它国家的政要与明星的度假关注点,也主要集中在与家人下馆子、去菜市场买海鲜、骑自行车,偶尔也会就国际的重大热点问题发表言论。至于度假目的地的选择呢,也是各不相同,有的人钟情于特定场所,更多人则喜欢各处转转。
戴斌介绍,历史文献表明,通过自然和历史资源的差异性,通过政府主导的接待体系的局部优化去发展观光旅游,吸纳前三十年的“封闭红利”,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用同样的思路却很难发展度假旅游。
戴斌解释说:“度假旅游者是在一个开放的目的地体系中追求异地生活品质的相似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心理安全感。国际度假客源地和目的地在欧洲、北美、加勒比、地中海等地区在地理空间上高度同构,在度假要素上以阳光、海水、沙滩为代表的传统“3